新疆艺术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逐年得到改善,电化教学方面已初具规模,添制了录音机、摄像机、监视器和各种民族乐器、现代音响设备等。并根据本院专业特点,加强了音像资料的存档,以保障教学学院风光(5张)科研的需求。图书馆设施正在逐年改善,现有藏书8万册。学院本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新疆艺术学院高层次艺术人才的目的,结合新疆实际设置专业系室,开设有4个系、16个专业、2个系级教研室和附属中专部。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经费上优先保证对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以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专业文化素质。全校教师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讲师占45%,他们之中有一批知名的艺术家,在自治区和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新疆艺术学院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了一批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专业和创作人才。毕业生中少数民族占总数的70%以上。他们分布在全疆各级表演团体和文化教育部门,有的成为独奏、独唱、独舞的著名演奏员,有的已成为自治区优秀专家、画家和创作人员,可谓桃李布天山。美术系学生作品(20张)新疆艺术学院学术风气浓、创作热情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艺术大奖赛和学术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优异赴南疆五地州慰问演出(7张)成绩。1990年新疆艺术学院发起,与自治区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新疆首届丝路之花舞蹈大奖赛”和“新疆首届丝路之花舞蹈理论研讨会”,为促进新疆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艺术界的好评。学院成立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画册20多部(文科)。译制维吾尔语电视剧10余部,参演和主演电影、电视剧6部,有《手鼓的旋律》《天山曙光》《塔里木河·母亲河》等10多个民族舞蹈节目分别在全国第二届舞蹈“桃李杯”赛中和自治区艺术节等赛中获编创奖、表演奖、音乐创作一等奖,有的节目还被自治区选为传统保留节目。美术学院从新疆艺术学院创建伊始就一直是学院重要专业系部之一,美术学院近几年来以高扬的学术理念,务实高效的作风,真抓实干的态度,励精图治的精神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专业在共同发展中实现特色互补、资源共享,取得相得益彰的积极效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