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泉市第一中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的一所公立高级中学。2008年起,根据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公布的《乌鲁木齐市2008年中考招生改革方案》,米泉一中成为了乌鲁木齐市一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学校(重点高中)。米泉一中是新疆著名的示范高中,成立于1957年。
米泉一中创建之初只有8位教职工、2个初中班,现已发展成为拥有5500余名师生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共培养了34000多名学生。近年先后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高中”、“国家基础教育考试示范考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等。如今已经成为拥有412名教职员工、95个教学班、5100多名学生,近四万平方米校舍的高级中学。
米泉一中已建设为拥有教学楼3座,室内体育场1座,700M橡胶跑道体育场和灯光篮球场,3座宿舍和1座餐厅楼的高级中学,学校教育硬件设备齐全。
现学校各年级划分为实验班,重点班和平行班3个教育级别,更适合学习水平不等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50年来,米泉一中已经培养了1.5万多名初中毕业生和1.9万多名高中毕业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米泉一中是新疆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学校,经过50年的发展建设,米泉一中的综合办学实力日渐提升,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新疆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高中。
如今,米泉一中和二中合并,每年入学的学生不计其数.
2007年6月3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整昌吉回族自治州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7]65号):同意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为米东区的行政区域。米东区人民政府驻府前中路。自2008年乌鲁木齐市与米泉市合并后,米泉市一中也就是乌鲁木齐市101中学了。
无悔人生——有这样一位校长
作者 新疆 韩群英
学习邵小林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忠于教育、尽心竭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优秀师德;学习他钻研业务、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卓越师能;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杰出师行……
邵小林出生于1947年,197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同年在米泉一中任教,1985年担任校长至今。
邵小林,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同事敬佩、家长赞誉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尊敬、赞扬的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完全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的永远是他博大的气宇与轩昂、正直无私的品格以及全心全意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8年9月8日,XXXXX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党组下发的《关于在全州教育系统开展向邵小林同志学习的决定的通知》里这样写道:我们学习邵小林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忠于教育、尽心竭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优秀师德;学习他钻研业务、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卓越师能;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杰出师行……
关于他,有着很多很多的荣誉:香港柏林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特级教师;自治州拔尖人才;自治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自治区“十佳”校长;全国先进校长等等数不胜数的荣誉……
他,个头不高,一头剃得很短的小平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流露出他特有的睿智和坚定……
三十年来,在师生们的记忆里:一年四季,蓝衣服和球鞋是他永远不变的外在形象——一身深蓝色衣装、深蓝色裤子,几经年月,色泽黯淡,脚上始终是球鞋或布鞋,再无奢华……
他就是声名远播人人称道的“奇人”邵小林。
时任米泉教育局副局长孙政敏说:“邵小林话不多,没有什么脾气,但很有凝聚力,这股力量来自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做出的却是极不平凡的业绩。
他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和被人称道的事迹如诗般打动人心……
“如果生命还可以让我再一次选择,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59岁的他,至今无妻无子,没有家,他把校园当成他永远的“家”。
1978年始,邵小林担任高一班主任,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他不仅精通历史学,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的钻研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做到随时能够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科疑难,被师生们尊称为“全科教师”。
1980年,米泉一中考取高等学校26人,他的班占24人;1984年,三个毕业班86人考上大学,他的班占48人。是他,一举甩掉了米泉一中升学率低的帽子;是他,开创了米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从班主任到校长,他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学生,与他们同吃同住。清晨,他领着学生晨跑、做早操;课间带学生做广播操;课外,他给学生辅导功课,找学生谈心或领着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翻双杠……
他孑然一身,没有“家”,他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他对这个家了如指掌,他对这个家珍爱若至宝,百般呵护,悉心照管。
每晚他都要巡视校园,清点住宿生,察看教学楼、宿舍楼的门窗……半夜学生有事,他随叫随到。以前交通不便,他就亲自用自行车、手推车送学生去医院,学生的医药费治疗费都是他来支付……
晚自习,为了给一民族学生问的一个字一个准确的解答,他冒着大雨去查资料,把正确无误的解释告诉他;
假期补课,他既是老师,又当厨师。饭糊了,他吃锅巴;饭不够,他忍饿不吃,让学生吃饱;那年高考,他连着三天为带病考生一日三餐做好饭端到她的手上,使她顺利考上了北师大;
天气骤然变冷,他衣着单薄却把自己的两件棉衣给了两位学生穿……
学校条件还不好的那些年,他亲自给学生宿舍砌炉子;日日晨起,生旺炉火,掏倒炉灰;
那时校园封闭设施还不完善,有一年,一帮小混混半夜潜入校园,敲击女生宿舍门窗进行骚扰。邵校长领了几人,冰天雪地,一夜又一夜冒着严寒掩在校园四处,直到抓住了那几个小混混;